
0811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
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專業介紹
本專業主要培養在控制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本學科所屬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于199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在2010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被定為“電力電子裝備與系統”博士授予點。在2009年獲國家級本科教學特色專業。本專業研究生具有堅實的控制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目前,本專業已形成學術水平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導師隊伍。在計算機控制、現場總線、故障診斷、智能控制、自適應控制、交流調速技術、單片機及DSP應用等方面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及動向,結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做了大量的理論及實際應用研究,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地區科研基金和橫向研究、開發項目。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人才培養目標是:
1、熱愛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堅持真理,勇于創新;
2、具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科學作風;
3、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控制專業知識,了解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掌握涉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以及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專門學科知識;
4、具有從事本學科和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5、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專業文獻資料;
6、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培養要求
本學科學生主要學習控制理論、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等方面的理論和知識,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能力。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碩士研究生應修滿不少于27學分的課程最低學分數要求,不超過30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15學分。
四、學制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學習年限為2-3年,非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
生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其他代培生學習年限根據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五、研究方向
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代碼:081101)
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2)計算機控制技術
3)網絡及控制
4)運動控制技術
5)機器人控制
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代碼:081102)
1)計算機測控技術
2)嵌入式系統與自動化裝置
3)傳感器技術研究
4)新能源系統與控制優化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有學位課、非學位課和教學(科研)實踐3類,具體課程設置見附表。
七、培養方式與方法
1、碩士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程學習采用學分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應在學習年限內修滿規定的學分,通過碩士學位課考試和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方能畢業,申請取得碩士學位。
2、碩士生的培養由教研室集體研究,指導教師具體負責指導。碩士生的學習重在獨立鉆研,自學為主,導師的作用在于把握研究方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提高研究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參加相應專業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教學實踐以及科研任務,以拓寬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和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其他要求按學校研究生院統一規定執行。
八、考核方式
1、碩士生的學位課程、非學位課程學習考核可根據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如口試、筆試、讀書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等。
2、碩士生完成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后,須提交工作報告或研究報告,以此作為該環節完成的考核依據。
九、學位論文工作
1、學位論文的選題應結合專業研究方向,對國民經濟或地方經濟建設有一定理論意義或應用價值的課題。
2、學位論文的選題工作一般應在入學后第3學期開始并完成,研究課題正式確定前碩研究生要作出選題報告,在取得導師同意后,經教研室會議上答辯、討論通過后方可進入論文工作階段。
3、碩士生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論文的作者應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表明作者在本學科、領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十、答辯和學位授予
1、研究生論文答辯資格按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2、碩士生學位論文完成后,要送交導師審閱,經同意后方可參加答辯。
3、論文答辯工作由學科組成答辯委員會領導進行。答辯委員會通過討論確定論文評閱員,其中至少有1名評閱員由校外專家擔任。
4、論文答辯成績在答辯結束后由答辯委員會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并當場向答辯人宣布。
5、碩士生學位授予條件和其他未盡事宜按學校研究生部統一規定執行。
十一、閱讀文獻
本學科的工學碩士研究生要求廣泛閱讀國內外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文獻資料,文獻資料包括學術專著、學術期刊、重要學術會議論文集,以及網上資料等。本學科推薦的國內外學術期刊見附2。
附1: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課程設置一覽表
類別 | 課程名稱 | 課程編號 | 學時 | 學分 | 教學方式 | 學期 | 考核方式 | 任課 教師 | 備注 | |||
一 | 二 | 三 | ||||||||||
學位課 | 公共課 | 英語 | 10657M101 | 128 | 4 | 講課 | √ | √ |
| 考試 | 校統一 |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10657M10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試 | ||||
專業課 | 數值分析 | 10657M202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校統一 |
| |
| 系統辨識與自適應控制 | 081102M22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楊靖 |
| ||
| 最優控制 | 081101M01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李澤滔 | 雙控 | ||
| 現代傳感器技術 | 081102M06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
檢測
| ||
非學位課 | 必修課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0657M107 | 18 | 1 | 講課 | √ |
|
|
| 校統一 |
|
| 矩陣論 | 10657M205 | 36 | 2 | 講課 | √ |
|
| 考試 | 吳欽木 |
| ||
| 專業英語 | 10657Z111 | 18 | 1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線性系統理論 | 081101M02 | 36 | 2 | 講課 | √ |
|
| 考試 | 何志琴 | 雙控 | ||
| 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 | 081102M1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選修課 | 故障診斷與安全 | 081101M02 | 54 | 3 | 講課 |
| √ |
| 考查 | 李澤滔 | 雙控 | |
| 工業數據通信與網絡控制 | 081101M1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王紅蕾 | 雙控 | ||
| 網絡化控制系統理論與技術 | 081101M0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王紅蕾 | 雙控 | ||
| 現代傳動技術 | 080804M0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吳欽木 | 雙控 | ||
| 智能控制理論 | 081101M06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曹敏 | 雙控 | ||
| 嵌入式系統 | 081101M0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李捍東 | 雙控 | ||
| 魯棒控制技術 | 081101M1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待定 | 雙控 | ||
| 非線性系統理論 | 081101M05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何志琴 | 雙控 | ||
| 計算機實時控制系統 | 081102M12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待定 | 雙控 | ||
| 信息融合理論與應用 | 081101M17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王霄 | 雙控 | ||
| 機器人控制基礎 | 081101M18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李捍東 | 雙控 | ||
| 分布式系統與網絡控制 | 081101M08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王霄 | 雙控 | ||
| 數據采集及處理技術 | 081101M12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待定 | 雙控 | ||
| 物聯網理論與應用 | 081101M19 | 36 | 2 | 授課 |
| √ |
| 考查 | 楊靖 | 雙控 | ||
| PLC綜合實訓(西門子、AB) | 081101M20 | 36 | 2 | 授課 |
| √ |
| 考查 | 待定 | 雙控 | ||
| 現代控制理論 | 080802M01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 檢測 | ||
| 智能儀表原理與設計 | 081102M0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數字信號處理應用 | 081102M1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系統仿真與綜合 | 081101M16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計算機網絡 | 080804M15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軟測量技術及應用 | 081102M20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虛擬儀器技術 | 081102M2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 081102M17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實時嵌入式系統 | 081102M2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先進過程控制技術 | 081101M03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檢測 | ||
| 文獻檢讀 | 081101M13 | 18 | 1 |
|
| √ |
| 考查 |
|
| ||
培養環節 | 助教、助研或助管1學分 | |||||||||||
| 三年參加20次學術活動1學分 | ||||||||||||
|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答辯時間(第二學年開始兩周內完成)1學分 | ||||||||||||
| 公開作學術報告至少一次1學分 | ||||||||||||
| 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1學分 | ||||||||||||
| 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 | ||||||||||||
| 通過學位英語考試 | ||||||||||||
說明:1.課程總學分27—30學分,學位課學分15學分,培養環節學分不少于6學分(人文社科類5學分),共31—34學分(人文社科類學32—35分)。
2.原培養方案中保留課程,課程編號不變,新增課程的課程編號由研究生院編寫。
附2: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推薦閱讀刊物目錄
一、SCI、EI、ISTP收錄的國內和國外期刊
二、SCI、EI、ISTP收錄的國內和國外會議論文集
三、2012年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自然科學類和工業技術類期刊及其增刊
四、211大學學報的自然科學版和工程技術版及其增刊
五、公開出版的全國性會議論文集(自動控制、自動測量、儀器儀表、傳感器技術和信息獲取與處理方面)。
六、以下期刊
Automatica
IEEE Trans.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on Neural Networks
Control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電子學報
電機工程學報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
計算機學報
計算機工程
計算機仿真
計算機應用研究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機器人
控制與決策
控制理論與應用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微計算機信息
現代電子技術
信息與控制
信號處理
系統工程學報
系統仿真學報
系統科學與數學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儀器儀表學報
應用數學
冶金自動化
智能建筑電氣技術
自動化學報
電子與儀表
電子儀器儀表用戶
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
儀表工業
儀器儀表與分析監測
儀表技術
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
儀器儀表用戶
中國儀器儀表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
基礎自動化
電氣傳動自動化
電氣自動化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精密制造與自動化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
煉油化工自動化
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測
石油化工自動化
自動化技術與應用
傳感器技術
儀表技術與傳感器
傳感器世界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電光與控制
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
控制工程
氣動實驗與測量控制
噪聲與振動控制
工業控制計算機
現代機械
機械與電子
貴州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