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8一級學科:電氣工程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全國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能發揮積極作用的開創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要求: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具有為國家繁榮和人民的富裕,為祖國四化建設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具有組織和管理能力。
2.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相應的技能方法相關知識,具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科學作風,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熟練的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良好的心理和和身體素質,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熟悉現代化實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能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高等教育工作或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等專門技術工作。
二、學習年限
碩士生學習年限為兩年半至三年,其中課程學習時間為一年,論文研究和撰寫學位論文時間為一年半至兩年。正常情況下不能按時畢業者,作肄業或結業或延期處理。
三、培養方式
1.實行導師負責和研究生工作指導小組、教研室集體培養相結合。導師應在思想品德和業務學習兩方面關心和教育碩士生,引導他們走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道路;碩士生要虛心學習積極進取,尊敬師長,教學相長。
2.對碩士生的培養應貫徹課程和論文并重的原則,強調在培養過程中發揮研究身的主動性,更多的采用啟發方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加強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碩士生既要系統的學習理論,也要進行較深入的科學研究;或深入生產實際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特別要注意培養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3.政治課教學與經常性政治、思想、紀律和理想教育相結合。政治課教育應以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此外還應加強形勢、政策、理想、法紀、道德品質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碩士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咨詢活動。
4.中期考核。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對碩士生進行一次中期考核。學習成績優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培養計劃進入學位階段。學習成績差;或缺乏科研能力;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或不安心攻讀碩士學位;或因他原因不宜攻讀碩士學位者,執行中期淘汰。終止學籍。
四、研究方向
(1)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研究方向(080802 )
1.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
2.電力系統安全與穩定控制
3.電力系統規劃與可靠性分析
4.電力市場
5 智能電網裝備及系統
(2)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研究方向(080804)
1、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技術
2、電能質量控制與功率變換技術
3、新能源轉換技術
4、電力電子信息技術
5、基于電力電子技術的分布式發電裝備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
應根據學科發展和社會需求設置課程,建立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課程設置應比較穩定和相對集中,不能設得過窄過細。課程內容應有基礎性、寬廣性和實用性,應與本科階段課程拉開檔次。
碩士研究生課程分兩類:學位課程,非學位課程。課程總學分不應低于28學分。
課程設置見附表。
六、實踐環節
1. 三助:
(1) 助教:由教研室安排講課(本、專科課程部分內容課堂講授)、課程輔導、指導生產實習或畢業設計、教學實驗等;
(2) 助研:文獻檢索分析、實驗研究、技術開發等;
(3) 助管:參加有關技術管理、行政管理、學生管理工作;
“三助”工作結束時,填寫實踐環節登記表,并由院、系(或教研室)做出評語后交研究生部,歸入研究生個人學位申請材料中。1學分
2.學術活動:至少參加20次學術活動;1學分
3.公開做學術報告至少一次;1學分
4.生產勞動與專業實踐;1學分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應在第二學年開始兩周前完成1學分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學位論文工作培養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獨立工作作風和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學位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盡早開始。碩士論文的選題應當是有實際意義的課題,鼓勵選擇直接面向工作實際的課題。
1. 查閱文獻,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開題報告。其內容包括:立題意義;文獻綜述初步;研究計劃及目標;主要技術(理論)難點。開題報告必須由碩士生本人向教研室宣讀聽取意見,修改后向研究生部提交正式書面報告。開題報告未獲通過者,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院、系領導批準,可限期重新開題,仍未獲的通過者,終止培養。
2. 碩士學位論文工作必須由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碩士生充分利用學校有利的學術環境,主動爭取其他教師、研究生的幫助,經常向導師匯報工作的進展情況。研究生在立題到論文答辯過程中,應定期作學術報告并參加相關學術活動,對論文工作抓得不緊或不認真的學生,應給予黃牌警告,直到終止培養。
3. 研究生論文答辯是培養碩士研究生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當研究生的論文工作結束后,由院、系填報“答辯委員會組成人員審核表”。答辯委員及主席必須由院、系推薦,報研究生部審核、經主管校長審批后履行權利。
論文除導師評閱外還應由院、系聘請兩位同行專家評閱并寫出評閱意見(其中應有一位是校外專家)
4. 由答辯委員會做出決定是否推薦給院、系學位評定委員會建議授予碩士學位,再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查后決定是否授予碩士研究生工程碩士學位。
答辯委員會通過討論確定論文評閱員,其中至少有1名評閱員由校外專家擔任。
論文答辯成績在答辯結束后由答辯委員會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并當場向答辯人宣布。
研究生參加答辯資格在學校有關規定基礎上,增加雙盲審環節。
。
八、閱讀文獻
[1]杜松懷主編,《電力市場(第二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王錫凡王秀麗、陳皓勇等編,《電力市場基礎》.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
[3]尚金城、黃永皓、夏清等著,《電力市場理論研究與應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年
[4]鄒斌、周浩等、李曉剛等編著,《電力市場原理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5]于爾鏗、韓放、謝開等編,《電力市場》.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年
[6]曾鳴、孫昕、張啟平著,《電力市場交易與電價理論及其應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7]曾鳴編著,《電力市場理論及應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8]曾鳴、趙慶波編著,《電力市場中的輔助服務理論及其應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9]劉豹編著,《現代控制理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2.5
[10]夏道止編著,《電力系統分析》.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5.
[11]王梅義,吳競昌,蒙定中.《大電網系統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5
[12]盧強,孫元章.《電力系統非線性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13]何利銓 邱國躍 《電力系統無功功率與有功功率控制》[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
[14]倪以信,陳壽孫,孫寶霖.《動態電力系統的理論和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5]袁季修.《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6.
[16]方思立,朱方《.電力系統穩定器的原理和應用》[M].中國電力出版社,1996.
[17]王錫凡.《現代電力系統分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8] Prabha Kundur著. 《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19]高翔等.《電網故障信息系統應用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0]高翔等.《數字化變電站應用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1]王守相等.《現代配電系統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2]T.A.Short著.徐政譯.《配電可靠性與電能質量》.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3]張利生.《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及降損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4]楊期余.《配電網絡》.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5][加]T.J.E.米勒.胡國根譯.《電力系統無功功率控制》.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0.
[27].韓禎祥,《電力系統穩定》,中國電力出版社,1993.11;
[28]彭志煒等,《基于分叉理論的電力系統電壓穩定性分析》,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4;
[29].Daniel, 《電力系統經濟學原理》,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30].薩莉.亨特,《電力競爭》,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31].劉繼春,《電力市場運營系統(第二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32].李文沅,《電力系統風險評估-模型、方法和應用》,科學出版社,2006
[33].譚忠富,《電力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34].杜松懷等編譯,《電力系統的市場化運營-預測、計劃與風險管理》,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35]蔡自興著,《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三版)--研究生用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6]程浩忠著,《電能質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7](美)AlexanderKusko,MarcT.Thompson著,《電力系統的電能質量》,科學出版社,2009.3;
[38]王增福.軟開關電源與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39]陳國呈.新型電力電子變換技術.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40]劉鳳君.現代逆變技術與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41]張衛平.現代電能變換技術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1
[42]陳伯時.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43]林渭勛.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附表: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課程設置一覽表
類別 | 課程名稱 | 課程編號 | 學時 | 學分 | 教學方式 | 學期 | 考核方式 | 任課 教師 | 備注 | |||
一 | 二 | 三 | ||||||||||
學位課 | 公共課 | 英語 | 10657M101 | 128 | 3 | 講課 | √ | √ |
| 考試 | 校統一 |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10657M10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試 | ||||
專業課 | 數值分析 | 10657M202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
電自和電氣工程上“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上“現代電力電子技術”
| |
| 電力系統分析 | 080802M02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郝正航
| |||
|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 | 080804M11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袁旭峰 | |||
| 現代控制理論 | 080802M01 | 54 | 3 | 講課 | √ |
|
| 考試 | 邱國躍 | |||
非學位課 | 必修課 | 專業英語 | 10657Z111 | 18 | 1 | 講課 |
| √ |
| 考試 | 劉敏 |
|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0657M107 | 18 | 1 | 講課 | √ |
|
| 考試 | 校統一 | |||
| 電力系統控制 | 080802M05 | 36 | 2 | 講課 |
| √ |
| 考試 | 張靖 | |||
| 運籌學 | 10657M20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試 |
| |||
選修課 |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都可選) | 080802M06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熊煒 |
| |
| 軟件工程(都可選) | 080802M0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風險理論(電自) | 080802M0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規劃理論(電自) | 080802M30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電子建模與仿真技術(電力電子) | 080804M14 | 36 | 2 | 講課及實驗 |
| √ |
| 考試 |
| |||
| 電力市場理論及其應用(電自) | 080802M18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優化理論(電自) | 080802M22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技術前沿(都可選) | 080802M3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電壓穩定(電自) | 080802M07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可靠性分析(電自) | 080802M1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能質量檢測與管理(都可選) | 080802M1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通信(都可選) | 080802M23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穩定與非線性控制(電自) | 080802M10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過電壓分析(電自) | 080802M12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現代保護技術(電自) | 080802M1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電力系統可靠性檢修(電自) | 080802M13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現代傳動技術(電力電子) | 080804M04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現代數字信號處理(都可選) | 080804M01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計算機控制(都可選) | 080802M08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DSP技術及其應用(電力電子) | 080804M03 | 36 | 2 | 講課及實驗 |
| √ |
| 考查 |
| |||
| 現代電能變換技術與應用(電力電子) | 080802M29 | 36 | 2 | 講課 |
| √ |
| 考查 |
| |||
| 專業綜合科研實踐(都可選) |
| 36 | 2 | 現場實訓 |
| √ |
| 考查 |
| |||
|
|
|
|
|
|
| ||||||
培養環節 | 助教、助研或助管1學分 | |||||||||||
| 入學教育、學術道德教育1學分 | ||||||||||||
| 三年參加20次學術活動1學分 | ||||||||||||
|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答辯時間(第二學年開始兩周內完成)1學分 | ||||||||||||
| 公開作學術報告至少一次1學分 | ||||||||||||
| 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1學分 | ||||||||||||
| 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 | ||||||||||||
| 通過學位英語考試 | ||||||||||||
注1: 除數學、英語、政治外,18學時為1學分。
注2:專業方向課應從選修課中選擇一門作為主要方向課。
注3:碩士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完成的學分數為28分(其中學位課程15學分,非學位課程13學分)。培養環節6學分。